其实引出一系列相关问题:HDR设备显示特性是什么?基于SDR设备制作的内容播放在HDR设备上效果如何?专门的HDR内容播放在HDR设备上效果又如何?差别在哪里?
SDR输出,关闭设备HDR支持 | HDR输出,开启设备HDR支持 | |
内容 | (图A)基准 | (图A HDR)灰白,高光“变暗”,失去对比 |
内容(调整后提高动态范围) | (图B)高光和暗部失去细节,对比极高 | (图B HDR)高亮,高对比,层次丰富 |
YES!从以上实际对比看为达到最佳效果是有必要的。
?那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在HDR上有好的效果SDR下0-1的亮度可以表现出细节层次,超出1,高光部分会逐渐损失细节,经过Tonemapping映射柔化,即使不是很高的动态范围也能给人眼高反差的感官体验。但在HDR下超出1的高光部分细节层次还可以很好呈现,这反而让动态不那么高的高光部变得晦暗,相对SDR的感官体验缺乏对比。因此对策就是要提高动态范围,实践告诉我提高动态范围绝对不是直接提高曝光即可,这样完全破坏了原始画面的整体亮度。而是需要保持曝光灰阶Gamma情况下提升亮部,让极值向右延伸至远大于1,在源头上提供给HDR设备足够的动态范围。
要提多少亮度,实践中最高可达到8-16(23-24)亮度内都可以表现出细节层次(实测2000 nit设备标准下)。除了艺术家肉眼感觉把握外,也可以利用一些UE自带工具:
下图利用Pixel Inspector测量某高光部,结果显示虽然Final Color为1,但SceneColor×Pre Exposure为7.5(59.65×0.125)左右,这种亮度范围在SDR上是没有层次的,但在HDR上可以表现高亮度细节
同样方式检查SDR内容(0-1渐变,未做过高光提升);只有极少数像素过曝,并且过曝级别少,这种内容在SDR下显示OK,但在HDR输出及设备上会表现晦暗,缺乏对比。
注:以上不代表HDR内容最高亮度只能到8-16,这个亮度范围是有能力显示层次的极致,但实践中需要高于这个值以表达过爆和辉光等美术需要的视觉效果
传统摄影中真实世界自然光线拍摄出来的内容在普通显示设备(SDR)上往往光比过强,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柔和降低光比(补光,降低镜头内光源亮度等)。反之SDR观看环境下觉得合适的光比在HDR下会显得太弱。因此为创建HDR内容的时候可以更加接近真实光比创建环境,在已有SDR的内容基础上主要是向右延展高光部动态范围,提高亮部的亮度,另外适当增加反差;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式:
此处仅作参考:关闭r.HDR.UI.CompositeMode 0;UI材质处理如下图;
本身需要低反差的内容:比如高调,低调,朦胧,晦暗,阴沉等气氛环境,HDR输出的时候目标是需要保持这种气氛,但同时让人感受到高动态微妙地存在。通过后期方式整体调整需要小心。中灰以下的低反差气氛,比如晦暗,阴沉的低调环境可以少许加强对比;中灰以上的高调低反差气氛要小心不要过分利用Color Grading调高高光亮度,太过亮丽,可能破坏柔美气氛情感的表达。但无论如何在局部通过调整自发光材质(镜头内光源),灯光光源亮度(包括反射源)来达成体现HDR的目的是没错的,让观众通过极小面积的高光点,自发光,反射等感受到高动态的存在,但同时保持低调低反差环境的整体明度反差及气氛
最后还有个体会,初期目标主要是尽量匹配SDR下的效果同时发挥HDR的特性。但在实践中因为HDR设备上高亮度和宽容度完全匹配甚至接近都是不可能做到的。HDR显示高亮高对比接近真实世界的感官体验,实践中带来不少惊喜。我的意思是SDR的表现其实限制了艺术家的发挥,匹配SDR整体效果的尝试可以作为一个起点,但不应该是目标,超越SDR达到其独特的感官体验才是努力的方向。对此还未有能力做更多的探索,希望今后有机会可以有进一步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