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马文镇》是根据艺术家Mark Hogancamp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他在遭到暴徒袭击后选择了用摄影治疗创伤。他的摄影作品主题是一个1:6比例的二战时代村庄,这是他在自家的后院里搭建的,其中有数十个精心摆放造型的人偶,分别代表了Hogancamp的朋友、家人、殴打他的暴徒和他自己。
“我们最终想到了如何真正实现目标,确保将演员的表情完全转移到人偶上,” 泽米吉斯说。“我们找到了一种制作电影的新工具。” 从无捕捉到动作捕捉
《欢迎来到马文镇》包含46分钟的人偶动画。“我们该怎样在这么长的一段影片里用这样的比例展现和真人一样令人信服的表演,同时又让这些网格体和现实世界完全融合?”《欢迎来到马文镇》剧组的视觉特效监督Kevin Baillie问,当初泽米吉斯第一次将剧本给他时他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两个要求看起来真的很矛盾。”
泽米吉斯希望人偶的表演,特别是面部的表情,能够反映演员的真实风采。表演捕捉——记录演员的完整表演,包括面部表情在内——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更何况泽米吉斯早在2004年的《极地特快》中就率先使用了这类技术。但是这位导演对此类系统的局限性很是担忧,他希望视觉特效团队能拿出别的解决办法。
Baillie尝试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包括先拍摄饰演Hogancamp的演员Steve Carell的表演,然后对Carell的肢体部分进行修改和替换,使其更贴近人偶的比例。“结果糟透了,”Baillie说,“就像一个人穿上了高档万圣节戏服一样。”
接着Baillie尝试反其道而行之:不是用人偶的身体部分来修改真人演员的表演,而是用用真人演员的身体部分来修改Carell的数字化人偶,具体做法就是从Carell的实况表演影像中将他的眼睛和嘴巴经过变形后投射到他的数字化人物的面部。当他们观看结果时,就知道自己成功了。
“感觉就是,‘哇,这看起来清晰完整地反映了真人的表演,但又感觉能让人完全相信是人偶在表演!’”Ballie说。“这次试验给这部电影开了绿灯,我们最终将这套方法用在了整部电影上。”
这个方法要求该团队在动作捕捉阶段记录演员的面部表情,但是又要进行非同寻常的扭曲。“因为我们使用的是面部镜头……他们脸上任何部位都不能有标记,他们也不能戴头戴式摄像机,”Baillie说。“不仅如此,我们给他们打的灯光也要和最终镜头里的光线完全一致。”
使用虚拟制片技术的照明
因为需要使实景和数字镜头的灯光完全一致,所以该团队执行一个必不可少的准备步骤:他们在开始拍摄前就在虚幻引擎中构建了所有的人偶场景。通过这种方式,摄影指导(DP)可以在UE4中工作,早在动作捕捉摄影开始前就设计好所有灯光,尝试不同的场景,来得到他想要的每个镜头。“因此在动作捕捉阶段就搞定灯光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对我们的摄影指导C. Kim Miles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他要在灰蒙蒙的一片虚空中打灯光,”Baillie说。“这很难办,我们使用了许多虚拟视频技术来让他了解自己在动作捕捉阶段所做的决定究竟会如何影响最终结果中的整个环境。”
在每次进行动作捕捉时, 如果摄影指导想要尝试不同的照明、遮挡或摄像机角度,UE4团队就会随时更新相应的数字化场景,让他预览变化。
既然演员的表演在动作捕捉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保证演员全程参与这个过程也至关重要。“如果演员先做了预演,然后回来看监视器,想要改变场景中的某些遮挡,或者如果Bob【泽米吉斯】想要改变什么,那么我们就能做出这样的改变,并看到它究竟是什么效果,”Baillie说。“这样对演员很有好处,不需要空口打包票,而是能够实际让他们看到更改的效果。”
泽米吉斯很欣赏虚幻引擎的实时反馈,认为这一功能加快了在他本人、剧组和演员之间的沟通。”这就像一种非常精致的活动故事板,”他说,“使我能够非常简单地让包括演员在内的所有人了解,我想要尝试什么。”
在录制完所有表演之后,视觉特效团队就将镜头与在人偶头部骨架绑定上手动设置关键帧的动画结合起来,在演员头部的3D扫描结果和人偶模型之间反复摸索,找到将面部镜头与关键帧混合起来的合适方式。通过这一过程,该团队将令人信服、可以识别的演员表演应用到了人偶的面部。
改进电影摄制的虚拟制片
除了提供记录演员表演并转移到动画角色的手段之外,虚拟制片还为电影摄制组提供了进行以往无法实现的创新的机会。“虚拟制片的作用在于,它确实让我们能够进行协作,并且在当时当地就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自己在今天做出的决定将会如何影响最终的成片,”Baillie说。“这种控制权……太重要了,不仅是导演,每个部门都能以尽量直接的方式在最终的成片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从不排斥科技的泽米吉斯也同意这一看法。“科技真是了不起。我们必须接受科技,因为它使电影人能够拍出尽可能好的影片。各种为角色和情节服务的科技,应有尽有。”
请访问我们的虚拟制片页面,了解更多来自视觉效果颠覆者系列的精彩内容!